今日辟谣(2025年6月18日)
发布时间:2025-06-19 14:47:10  阅读量:

  防范提示■■★★:求职者不要将证件原件交付他人,如有需要,仅出示即可★◆■★◆■。需要提供证件复印或影印件的,要注明具体用途。(来源:■★“北京网络举报”微信公众号)

  防范提示■★◆■◆:求职者对有应聘意向的企业■■■◆,最好事先通过第三方平台等渠道核查其相关资质,如企业在求职过程中以各种理由要求租用◆■★■◆★、购买各类工作设备或交钱、贷款才能够安排岗位的,应果断拒绝,以免上当受骗。

  现在很多骗子把违法犯罪活动包装成境外“高薪”工作■■◆,引诱求职者上钩后,可能会将其拐骗到境外从事电信诈骗、网络赌博等违法犯罪活动。

  真相:这种说法不实◆■◆◆■。智能电表在设计时已充分考量自身耗电问题,其自身负载与居民用电负载呈并联关系★◆◆,分两条用电支路。居民用电支路电能单独计量,电表自身耗电则计入电网损耗,由电力公司承担,不会累加到客户用电量中★◆。居民可自行验证◆■★■◆,在无漏电情况下关闭入户开关,若电表脉冲灯不闪,即表明未产生额外计量。(来源■◆◆★◆★: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防范提示★★■◆■◆:看到这种境外高薪诱惑,一定要查经营公司是否具备对外劳务合作经营资格以及行业平均薪资水平★★■◆■★,如果高出很多就要考虑是否有陷阱★◆◆★★。

  防范提示:求职者要增强辨别意识,慎重签署贷款协议或含有贷款内容的培训协议,注意保留相关材料。一旦发现被骗,立即向有关部门报案。

  不法分子与不良网贷平台勾结,“挖出”购车贷★■、美容贷等新型招聘陷阱,主要蒙骗毕业不久、初入职场、找工作心切的求职者。

  有些用人单位或中介机构借保管或经办社会保险■★■、申办工资卡等名义■■★◆◆,扣押求职者身份证、毕业证、学位证等证件。这种情况非常危险,可能会做不法行为或开银行卡等■★◆★。

  基本以轻松赚大钱、无需面试直接上岗为噱头★★■★◆。传销面试或工作地点比较偏僻且转换频繁,业务不能清晰说明★■◆★■★。

  详情:近期,有不法分子冒用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名义,通过网络平台发布虚假招聘信息,以收取求职者培训费、测试费等为由骗取钱财■■■■★。对此,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发布严正声明:公司所有招聘信息均通过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人力资源招聘平台及国网吉林电力公众号官方渠道发布。从未要求求职者缴纳培训费、测试费等任何形式费用,在招聘及面试过程中不会要求求职者使用任何来源不明的APP或链接★■。(来源:@吉林省互联网举报中心)

  在合同签订过程中,个别用人单位为降低用人成本、规避用工责任而侵犯毕业生合法权益。有的仅签订《就业协议书》,没有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有的合同内容简单,缺少工作岗位★◆◆、工作地点■★◆■◆★、工资等具体内容;有的以少缴税款为由,准备两份不同薪资的“阴阳合同”★★。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60215 互联网视听节目许可证◆◆★★:111420027浙ICP备12042066号-1

  中介机构还未介绍到工作就以各种名目向求职者收取费用■◆,是最为典型的求职招聘陷阱。不法分子的常用手段,是以押金、保证金★◆、费、服装费★★◆、资料费等名目收费★◆◆◆■,之后再以各种苛刻的要求迫使求职者自动放弃求职或离岗,已交纳的费用借故不退还求职者★◆。

  详情★◆■◆◆■:又到一年毕业季,毕业生们即将告别校园★■★,步入社会■◆★◆。在积极求职的过程中,大家务必警惕各类套路和骗局■◆★★◆。以下这些常见的招聘陷阱,提醒广大毕业生在求职时需擦亮双眼,谨防上当受骗。

  防范提示★◆:劳动者在入职前一定要仔细阅读并认真签订劳动合同◆◆★◆■★,尤其要核实清楚涉及个人权益的重点条款■◆★■◆,这是对自身合法权益的有效保护。对于非全日制工作,可以订立口头协议,但应注意留存当初做出约定时的有关证据。

  防范提示◆★◆:收费“内推■★”★■“保offer”等多属虚假宣传■★★■★,涉嫌违法违规■◆,求职者千万不可抱着“走捷径★■◆”“靠关系”等心态轻信骗子的话术。

  永嘉县融媒体中心旗下媒体平台广播◆■■◆★■:FM 102.2电视:永嘉新闻综合频道报纸◆◆■■★:今日永嘉网站■◆◆◆◆★:永嘉网微信公众号:中国永嘉、永嘉视界

  个别中介机构或个人以帮助求职者推荐进知名企业■◆◆■、优先录取等名义收取高额费用。

  防范提示:求职者务必清楚传销属于违法行为,对发展下线的宣传■◆■■■,要保持头脑高度清醒。如果不慎进入传销■■■■◆,第一时间脱身报警。